電 話:135-8498-4787
QQ:319603185
郵箱: cs@key-way.com
地址:蘇州市干將東路178號蘇州自主創新廣場3號樓301室
蘇州項目咨詢公司分享小微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如何合理避稅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小微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要區別“合理避稅”和“偷稅漏稅”:需要告訴大家的是,合理避稅并不是偷稅漏稅,它是在合法的范圍內減輕稅收壓力,避免因為稅務知識的盲點,而導致企業多繳稅或被稅務局罰款。所以,企業有必要了解合理避稅的基本知識。
一、常見的根據政策來避稅的方法
1、對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如下:
(1)每月開票金額≤3萬,免收增值稅及附加稅(適用于增值稅普通發票)。
(2)每月開票金額≤10萬,免收教育費及地方教育費附加(適用于增值稅普通發票)。
(3)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30萬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2、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如下:
(1)企業的研發費用可以按175%進行企業所得稅的稅前扣除。
(2)可以少繳10%的企業所得稅,按照利潤的15%繳納。(非高新技術企業需要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
3、年終獎繳稅的優惠政策如下:
(1)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采用一次。
(2)納稅人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他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并,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3)由于個人所得稅的法定納稅主體是個人,企業為員工承擔的個人所得稅不能稅前扣除,在年度匯算清繳時,企業應進行納稅調整,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二、易忽視而導致多繳稅的4種情況
1、沒有生意也要進行零申報
現在小規模企業一個季度的開票量不達九萬元的話,可以進行零申報。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長期零申報,可能會被稅務機關納入重點監控范圍,如有不實情況,將會被稅務機關依法查處。
2、增值稅稅率只與行業有關
舉個例子:增值稅*二條規定:圖書銷售的稅率是11%。即只要企業是一般納稅人,銷售圖書的稅率就是11%。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某銷售圖書的公司,也符合一般納稅人的條件,但他拿到的印刷圖書的進項發票是17%,在進行繳稅時,還能繼續適用11%的稅率嗎?(即繳稅時,按11%的稅率抵扣17%的稅率)。
答案是肯定的,該公司仍然適用于11%的稅率,因為行業性質決定了增值稅稅率,與進項稅的稅率是多少無關。
3、合同作廢也要記得納稅
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必然要與外界簽訂合同,如果中間發生意外,雙方廢止了合同,也是需要完成印花稅繳納義務的。
4、不拿發票就要多繳稅
例子說明:
某公司購買1000元的辦公用品,如果不開發票只需付900元,而如果開發票則需付1000元,表面看起來,不要就可以為企業節省100元。
然而現實是:如果多付100元,企業的所得稅就可以少繳330元;而如果少付100元,企業的所得稅就要多繳330元。拿不拿發票的區別一看就明白了。所以,企業人員一定要記住:不拿發票就會多繳稅。
三、創業者不可不知的5個節稅技巧
1、將個人專利以技術入股的形式投入公司使用。
如果企業老板或員工個人擁有專利,并將其提供給公司使用,公司在對待個人的專利時,可以為其合理估價,并以有價入股的形式納入公司使用,并簽訂正式的合同。
2、合理提高員工福利,計入成本,攤銷利潤。
中小企業主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可以在不超過計稅工資的范疇內適當提高員工工資。
3、混合銷售要依法而簽,分別計稅。
混合銷售包含兩個要素:一是必須是同一項銷售行為,二是必須要涉及服務和貨物,二者缺一不可。
*明智的做法就是依法簽訂,分別計稅,公平合理。
4、發票丟失,及時補救,仍能報銷入賬。
丟失發票不用慌張,你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措施進行補救:
①:從外單位取得的原始憑證如有遺失,應當取得原開出單位蓋有公章的證明,并注明原來憑證的號碼、金額和內容等,由經辦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和單位領導人批準后,才能代作原始憑證。
②:如果確實無法取得證明的,如火車、輪船、飛機票等憑證,由當事人寫出詳細情況,由經辦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和單位領導人批準后,代作原始憑證。
5、成本費用中公司費用與股東個人消費不能混雜在一起,要劃分清楚。
例如,有些公司出資購買了房屋、汽車,卻將權利人寫成了股東,而不是付出資金的單位,而且該筆資金也沒有在賬面上列示股東的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這樣做合理嗎?
首先,這是成本費用中公司費用與股東個人費用相混雜的事例。按照《個人所得稅法》及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規定,上述事項視同為股東從公司分得了股利,必須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相關費用不得計入公司成本費用,要在賬面上列示股東的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從而給公司帶來額外的稅負。
[上一個產品:2018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新政策之必知七大要點] [下一個產品: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工作可能存在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