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縣(市)科技局、財政局,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管委會,省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省*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江蘇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加快推進科技強省建設,2022年度省重點研發計劃(產業前瞻與關鍵核心技術)將緊扣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圍繞科技自立自強,大力實施前瞻性產業技術創新專項,堅決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撐。現將《2022年度省科技計劃專項資金(重點研發計劃產業前瞻與關鍵核心技術)項目指南》印發給你們,并就組織申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支持重點
1.加強前沿戰略技術部署。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產業競爭熱點,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區塊鏈等前瞻性技術研發,力爭率先取得突破,積*搶占產業技術競爭制高點。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要,聚焦集成電路、先進制造、新材料等重點領域,集中力量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重要標準研發,加快推進核心技術自主化,不斷提升產業高端化發展水平。
2.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搶抓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新機遇,重點聚焦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高新區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強數字經濟前瞻性技術研發和關鍵技術突破,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協同融合創新,加快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創新型產業集群培育,形成“一區一戰略產業”布局,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高地。
3.培育創新型企業集群。支持創新型領軍企業整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創新資源,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共同實施重點攻關項目。引導高新技術企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支持科技型擬上市企業開展面向應用的重大技術研發,為加快上市步伐提供科技支撐。
二、申報條件
1.項目符合本計劃定位要求,屬于指南支持的領域和方向。項目具有明確的研發內容和較強的前瞻性,能推動相關新興產業實現重大技術突破。
2.項目具有較好的前期研發基礎,創新水平居國內前列,項目負責人及團隊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優先支持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團隊牽頭組織和申報項目。項目咨詢單位近年內須有有效授權專利等自主知識產權。重點項目咨詢單位還應提交知識產權分析報告,從自有知識產權、專利風險及知識產權管理能力三方面對項目進行綜合評價。
3.項目成果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可預見的產業化應用前景。項目研究要克服*論文、*職稱、*學歷、*獎項傾向,按照《關于改進科技評價破除“*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蘇科監發〔2020〕135號)要求,注重標志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項目完成時,一般須形成發明專利申請或授權,以及技術標準研究成果等高質量知識產權產出,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等領域項目須完成樣品、樣機或系統,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項目須完成小試,銷售等經濟指標不納入考核范圍。對于在關鍵創新指標上形成原創性、高水平代表性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項目,其量化考核指標不作硬性要求。
4.申報單位為江蘇省境內注冊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創新組織。申報單位應具有較強的科技投入能力且正常運營。鼓勵長三角地區產學研協同攻關。多個單位聯合申報的,應簽訂聯合申報協議,并明確協議簽署時間。高校、科研院所或省產研院專業研究所申報項目必須有企業聯合,且企業實質性參與項目研發工作。
5.對不符合節能減排導向的項目、規模化量產與產業化項目、無實質創新研究內容項目和一般性技術應用與推廣項目均不予受理。研究涉及人體研究、實驗動物、人工智能的項目,應嚴格遵守科技倫理、實驗動物、人類遺傳資源管理等有關規定的要求。涉及安全生產等特種行業的,需擁有相關行業準入資格或許可。
三、組織方式
本年度省重點研發計劃(產業前瞻與關鍵核心技術)分為重點項目、競爭項目兩類組織實施,具體由設區市科技局、縣(市)科技局、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管委會、省有關單位等項目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申報。
1.揭榜掛帥任務專題。按照“任務定榜,掛帥揭榜”模式,聚焦國家和省重大任務部署,應用導向鮮明、*終用戶明確的重大攻關需求,凝練形成任務榜單,設計研發任務。本年度揭榜掛帥項目采取重點項目組織方式,聚焦*三代半導體、先進碳材料等重點優勢領域,以及當前亟需攻關突破的工業軟件、汽車芯片等關鍵實際問題,通過公開征集研發需求,組織專家凝練榜單,部署5項揭榜掛帥任務,每項任務原則上只支持1個項目,申報該項目的單位,其申報書的研究內容須涵蓋指南中該任務的所有考核指標,每個揭榜掛帥項目省資助經費不超過1500萬元,每個項目設置3-5個課題,每個課題省資助經費不超過500萬元。積*探索“賽馬制”,根據專家意見支持不同團隊圍繞同一個目標,采取不同技術方案開展技術攻關,項目實施過程中,將通過“里程碑”考核,對項目執行情況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確定后續支持方式。
2.重點項目組織方式。重點項目只面向指南揭榜掛帥任務專題和產業前瞻技術研發領域,按照“項目+課題”的形式進行組織,每個重點項目設置3-5個課題,其中至少有1個課題為省內企業承擔;同一單位只能承擔1個課題,項目承擔單位應為主要課題的承擔單位,其主管部門作為重點項目主管部門;項目承擔單位要跨地區整合創新資源,形成骨干企業與國內知名院所、高校的強強聯合,省外高校、科研院所可作為課題承擔單位參與申報,由項目主管部門作為其主管部門。鼓勵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重點項目,對于已簽署聯合共建協議,具有明確組織架構,以及利益風險共享分擔機制的予以優先支持。除揭榜掛帥專題外,重點項目課題省資助經費一般不超過300萬元。重點項目實施周期一般為4年。
3.競爭項目組織方式。由各項目主管部門圍繞指南確定的產業前瞻技術研發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方向,聚焦地方優勢產業整體提升及產業轉型升級要求,按照面上引導、競爭擇優的原則,擇優推薦以企業為主的各類創新主體申報項目,產學研聯合開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研發。競爭項目省資助經費一般不超過180萬元,實施周期一般為3年。
4.推薦申報要求。本年度項目實行擇優推薦申報,每個設區市擇優推薦12項(含縣、市、區的申報指標);省產研院推薦6項;2021年度通報的全省高新區評價排名前10位的高新園區每家推薦8項,排名11-20位的每家推薦5項,其余高新園區及常州科教城每家推薦2項;教育部公布的世界**大學建設高校推薦5項,其他在寧部省屬本科院校推薦2項。用于支持省科技型上市后備企業的指標每個設區市增加2項。除此之外,昆山市、泰興市、沭陽縣、常熟市、海安市各增報1項;上一輪績效評價為A類的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及***聯盟增報3項(省級聯盟同時也屬于***聯盟的,增報名額不重復計算),評價為B類的省級聯盟和2017年以來新成立的省級聯盟增報2項,由聯盟秘書處負責組織。在上述指標范圍內,每個設區市(含縣、市、區)推薦的重點項目不超過4項;每個高新區推薦的重點項目不超過2項;每個聯盟推薦的重點項目不超過1項。重點項目咨詢占用項目咨詢單位所在地指標,課題申報不另占用指標。揭榜掛帥任務專題重點項目不受名額限制。
四、申報要求
1.全面實施科研誠信承諾制。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科研誠信建設的實施意見》(蘇辦﹝2019﹞39號)、《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全省作風和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蘇科監發〔2019〕336號)和《關于進一步壓實省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承擔單位的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建設主體責任的通知》(蘇科監發﹝2020﹞319號)有關要求,項目負責人、項目咨詢單位和項目主管部門均須在項目咨詢時簽署科研誠信承諾書,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嚴禁剽竊他人科研成果、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偽造材料騙取申報資格等失信行為。因科研失信記錄和社會信用嚴重失信記錄正在接受處罰的單位和個人,不得申報本年度計劃項目。在項目咨詢和立項過程中相關責任主體有弄虛作假、冒名頂替、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等失信行為的,一經查實,將記入信用檔案,并按《江蘇省科技計劃項目信用管理辦法》作出相應處理。
2.在寧部省屬本科院校的項目咨詢由本單位負責審核并自主推薦,項目立項后,直接與我廳簽訂項目合同。其他高等院校按照屬地化原則,由所在地科技部門負責項目審核推薦及立項后管理等事宜。
3.除省創新型領軍企業和研發型企業,以及申報揭榜掛帥任務專題重點項目和課題的企業外,有省重點研發計劃、省科技成果轉化計劃、以及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不含前沿基礎類、重大創新載體建設類)在研項目的企業原則上不得申報本年度項目。已牽頭承擔本計劃定向擇優任務專題重點項目且在研的企業,原則上不得再牽頭申報本年度揭榜掛帥任務專題重點項目。同一企業限報一個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除省創新型領軍企業和研發型企業由不同項目團隊開展的不同目標產品或處于不同技術研發階段的項目可分別申報省重點研發計劃(產業前瞻與關鍵核心技術)重點項目(課題)、省科技成果轉化、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以外,同一企業不得同時申報省重點研發計劃、省科技成果轉化、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省產研院所屬的企業法人專業研究所申報和在研的本計劃項目(課題)總數不超過2個。同一單位以及關聯單位不得將內容相同或相近的研發項目同時申報不同省科技計劃。凡屬重復申報的,取消評審資格。
4.省重點研發計劃中,同一項目負責人限報一個項目,在研項目(不含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創新能力建設計劃項目、國際科技合作/港澳臺科技合作計劃項目、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前沿基礎類、重大創新載體建設類項目)負責人不得牽頭申報項目,同一項目負責人不得同時申報省重點研發計劃和省科技成果轉化計劃項目。項目負責人須為項目咨詢單位的在職人員(與申報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并確保在職期間能完成項目任務。
5.各地申報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的占比不低于60%。項目經費預算及使用須符合專項資金管理的相關規定,原則上企業申報的競爭項目或重點項目課題省撥經費不超過總預算的30%,不得以地方政府資助資金作為企業自籌資金來源。
6.嚴格落實審核推薦責任。項目咨詢單位和主管部門按照《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管理辦法(試行)》(蘇科技規〔2018〕360號)、以及《關于進一步加強省科技計劃項目咨詢審核工作的通知》(蘇科計函〔2017〕7號)、《關于嚴格執行省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相關規定的通知》(蘇科計函〔2017〕479號)、《江蘇省科技計劃項目信用管理辦法》(蘇科技規〔2019〕329號)等文件要求,嚴格履行項目審核推薦職責。項目咨詢單位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和合法性負有法人主體責任,嚴禁虛報項目、虛假出資、虛構事實及包裝項目等弄虛作假行為。項目主管部門要切實強化審核推薦責任,會同同級社會信用管理部門對項目咨詢單位社會信用情況進行審查,并對申報材料內容真實性進行嚴格把關,嚴禁審核走過場、流于形式。省科技廳將會同駐廳紀檢監察組對項目主管部門審核推薦情況進行抽查。
7.切實落實廉政風險防控要求。按照管行業就要管黨風廉政建設的要求,嚴格落實省科技廳黨組《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科技管理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工作的意見》(蘇科黨組〔2018〕16號),嚴格遵守“六項承諾”“八個嚴禁”規定,把黨風廉政建設和科技計劃項目組織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切實加強關鍵環節和重點崗位的廉政風險防控,積*主動做好項目咨詢的各項服務工作,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嚴格執行省科技廳《關于轉發科技部〈科學技術活動評審工作中請托行為處理規定(試行)〉的通知》(蘇科監發〔2021〕44號)要求,對因“打招呼”“走關系”等請托行為所獲得的項目,將撤銷立項資格,追回全部省資助經費,并對相關責任人或單位進行嚴肅處理。
五、其它事項
1.申報材料統一用A4紙打印,一式一份,其中重點項目材料一式五份,揭榜掛帥重點項目材料一式七份。項目附件材料不需要網上提交和裝訂上報,但應按照項目咨詢書中附件清單所列內容及要求,提交項目主管部門審核。項目主管部門根據審核情況,將真實有效的附件清單填入《項目附件審核表》并經審核簽字蓋章后,與紙質項目咨詢材料一并提交。
2.項目名稱須科學規范,能夠體現攻關的技術創新點或解決的關鍵核心問題,一般以“XXX研發”作為后綴,項目名稱盡量控制在15-25個字。
3.各設區市科技局,昆山、泰興、沭陽、常熟、海安市(縣)科技局,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科技局,省有關部門和在寧部省屬本科院校匯總申報項目后,將項目匯總表(紙質一式兩份)連同正式申報材料統一報送至省科技計劃項目受理服務中心,地址:南京市成賢街118號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在報送重點項目及課題正式申報材料時,需提供重點項目及其下設各課題的清單,并分別注明網上申報編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推薦的項目仍按常規渠道匯總報送,但須由聯盟秘書處向省科技廳另行出具推薦函及項目清單。
4.項目咨詢材料需同時在江蘇省科技計劃管理信息系統進行網上報送,網上填報的申報材料是后續形式審查、項目評審的依據,須與紙質項目咨詢材料一致。項目咨詢材料經主管部門網上確認提交后,一律不予退回重報。本年度獲立項項目將在省科技廳網站進行公示,未立項項目不再另行通知。
5.項目咨詢材料網上填報截止時間為2022年3月10日17:30,主管部門網上審核推薦截止時間為2022年3月11日17:30,項目咨詢紙質材料受理截止時間為2022年3月14日17:30,逾期不予受理。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財政廳
2022年1月26日
附件:關于印發《2022年度省科技計劃專項資金(重點研發計劃產業前瞻與關鍵核心技術)項目指南》
電 話:135-8498-4787
QQ:319603185
郵箱 cs@key-way.com
地址:蘇州市干將東路178號蘇州自主創新廣場3號樓3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