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 話:135-8498-4787
QQ:319603185
郵箱: cs@key-way.com
地址:蘇州市干將東路178號蘇州自主創新廣場3號樓301室
昆山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綜合獎補資金實施細則(試行)
《昆山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綜合獎補資金實施細則(試行)》業經市政府*9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為進一步發揮財政政策作用,鼓勵工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促進制造裝備升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制定本細則。
一 總 則
*一條 為進一步發揮財政政策作用,鼓勵工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促進制造裝備升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制定本細則。
*二條 本細則所稱昆山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綜合獎補資金(以下簡稱 “綜合獎補資金” )是指依據企業技術改造投入、經濟效益增長、自動化水平提升、安全環保水平提高情況,由市級財政預算安排,用于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資金。
*三條 綜合獎補資金的申報主體是注冊在昆山市域內、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健全的財務管理機構和財務管理制度,誠信經營、依法納稅,積*開展技術改造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四條 綜合獎補資金納入昆山市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財政扶持專項資金中統籌安排,其使用管理遵循依法依規、公平公正、簡便操作的原則。
二 部門職責
*五條 市經信委、財政局、環保局、安監局、統計局、海關、國稅局、地稅局按照職責分工和本細則的規定,共同組織和實施綜合獎補資金的相關工作。
*六條 市經信委主要職責:
1、組織并指導各區鎮落實綜合獎補政策;
2、加強企業技術改造情況的監測和分析;
3、依據企業技術改造情況提出年度綜合獎補預算建議;
4、會同市財政局聯合下發年度綜合獎補資金申報通知;
5、組織對綜合獎補資金申請材料的審核工作;
6、組織實施綜合獎補資金績效目標管理;
7、配合市財政局下達綜合獎補資金計劃;
8、配合市財政局做好綜合獎補資金財政監督檢查、績效評價工作。
*七條 市財政局主要職責:
1、負責綜合獎補資金的管理,建立健全資金管理制度;
2、編制綜合獎補資金年度預算;
3、參與綜合獎補資金申請材料審核;
4、會同市經信委聯合下達綜合獎補資金計劃,并按規定撥付資金;
5、組織實施綜合獎補資金財政監督檢查。
*八條 市環保局主要職責:
負責確認企業提升環保水平的投資額。
*九條 市安監局主要職責:
負責確認企業提升安全水平的投資額。
*十條 市統計局主要職責:
1、參與綜合獎補資金申請材料審核,核實企業基本信息并確認企業是否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2、提供該企業已提交統計局的當年度人均產值增幅。
*十一條 昆山海關主要職責:
昆山海關依據市經信委提供的昆山綜合保稅區內申報企業清單,提供相關企業年度設備進口總值。
*十二條 市國稅局、昆山地稅局履行以下職責:經申請企業授權,提供該企業如下納稅情況:
1、申請企業在申報年上兩個年度主要稅種(增值稅、企業所得稅,下同)入庫稅收額;
2、在申報年上一年度已抵扣的固定資產增值稅進項稅額累計(不包括已作進項轉出的部分和不動產抵扣部分,以下稱為 “固定資產增值稅進項抵扣稅金” )。
*十三條 區鎮主要職責:
1、負責轄區內綜合獎補資金申請材料的受理匯總;
2、組織對轄區內綜合獎補資金申請材料的審核和推薦工作;
3、核實申請企業是否進行技改;
4、將通過審核的申請材料上報市經信委;
5、配合財政部門做好轄區內綜合獎補資金財政監督檢查、績效評價工作。
三 申報條件和獎補標準
*十四條 申報條件
一、申報主體是在昆山市域內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健全的財務管理機構和財務管理制度,信用良好、依法納稅,積*開展技術改造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對未列入規模以上統計但主營業務收入滿2000萬的工業企業,根據稅務部門提供的上一年度納稅申報表,視同符合條件。
二、企業上一年度在昆山有技術改造投入,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鼓勵發展方向和江蘇產業結構調整支持方向。
三、企業在申報年上一年度固定資產增值稅進項抵扣稅金(應剔除已作進項轉出的部分和不動產)對應的固定資產投資額(以下簡稱 “固定資產投資額” )乘上重點扶持產業(企業)系數不低于1500萬元。
*十五條 提質增效獎補資金獎補標準
一、計算公式
企業獎補資金=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額×重點扶持產業(企業)系數×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獎補系數+企業同比稅收貢獻×全市同比稅收貢獻獎補系數+企業同比新增稅收貢獻×全市同比新增稅收貢獻獎補系數+企業同比新增人均產值獎補區間值。
1、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獎補系數=當年綜合獎補資金總額×60%÷當年所有申報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含重點扶持產業(企業)系數加成);
2、全市同比稅收貢獻獎補系數=當年綜合獎補資金總額×15%÷當年所有申報企業同比稅收總額;
3、全市同比新增稅收貢獻獎補系數=當年綜合獎補資金總額×15%÷當年所有申報企業同比新增稅收總額;
4、企業同比新增人均產值獎補區間值根據申報年上一年度人均產值增量在全市人均產值增量中排名分段定,排在前25%(包含25%)的區間值=當年綜合獎補資金總額×10%×0.4÷(人均產值增長企業總數×25%),排在25-50%(不包含25%,包含50%)的區間值=當年綜合獎補資金總額×10%×0.3÷(人均產值增長企業總數×25%),排在50-75%(不包含50%,包含75%)的區間值=當年綜合獎補資金總額×10%×0.2÷(人均產值增長企業總數×25%),排在75%后(不包含75%)的區間值=當年綜合獎補資金總額×10%×0.1÷(人均產值增長企業總數×25%)(同比新增人均產值為零或為負數的企業不列入排名)。
同比新增稅收貢獻為稅務部門提供的企業申報年上一年度主要稅種稅收額同比增量之和(同比新增稅收額為零或為負數時,均以零計算)。
二、重點扶持產業(企業)系數
重點扶持產業(企業)系數由產業類別系數、獲得工業條線省級以上榮譽系數、連續技改系數之和乘上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綜合評價得分系數所得。
1、產業類別系數:
產業類別 |
產業類別系數 |
|
非新興產業 |
1 |
|
新興產業 |
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智能電網和物聯網 |
1.5 |
集成電路、新型平板顯示、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技術和新醫藥 |
2 |
2、獲得工業條線省級以上榮譽系數
獲得省級以上工業設計中心、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管理創新示范企業、管理創新優秀企業、專精特新產品、企業信用管理示范企業、示范智能車間、制造業創新中心、“首臺套” 認定等11項榮譽,每個榮譽加0.3。
3、連續技改系數
連續兩年達到申報條件的企業,連續技改系數為0.3。
4、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綜合評價得分系數
被評為A類企業系數為1.4,評為B類企業系數為1.2,評為C類企業系數為1,D類企業一票否決。
三、資金上限
同一企業當年獲得提質增效獎補獎補資金總額一般不超過1000萬元。
*十六條 安全環保獎補資金獎補標準
對企業安全、環保方面的投資,按安全、環保投資額的10%給予補助,同一企業一般不超過1000萬元。
四 辦理程序
*十七條 企業申請綜合獎補資金按屬地原則辦理,由所在區鎮負責受理。
*十八條 獎補申請
一、每年6月底前,市經信委、市財政局聯合下發年度技改綜合獎補資金相關通知。
二、企業向所在區鎮提出申請,按要求提交以下紙質申請材料:
1、《昆山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綜合獎補資金申請表》,如上年度有環保、安全方面固定資產投入的需經市環保局、安監局確定;
2、企業營業執照復印件;
3、企業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如與營業執照三證合一,則可不提供);
4、出具信用承諾書,對提供的申請材料真實性負責;
5、同意稅務機關提供本細則*十二條規定的相關資料的授權書;
6、其他需要證明的材料。
三、各區鎮受理企業申請材料,審核并填報審核意見表、申請匯總表,連同企業申請材料報送市經信委,逾期不予受理。
*十九條 資金審核撥付
1、材料審核(5個工作日)。市經信委會同市財政局、市統計局等部門審核各區鎮申請材料情況。
2、信用查詢(5個工作日)。對相關企業進行信用查詢。
3、制定方案(5個工作日)。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制定綜合獎補資金計劃方案。
4、公開公示(5個工作日)。對擬給予獎補的企業名單及獎補資金予以公示。
5、撥付資金(10個工作日)。公示后,由市財政局會同市經信委聯合下達綜合獎補資金,并按規定將綜合獎補資金及時撥付至企業。
五 監督檢查
*二十條 各區鎮加強本轄區內綜合獎補資金申報組織工作,做好申報資料存檔和信息統計工作,對企業綜合獎補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跟蹤督查。
市財政局、市經信委等部門對綜合獎補情況加強監督檢查,并適時進行抽查。
市財政局、市經信委等部門對綜合獎補實施績效管理,開展績效評價。
*二十一條 獲得綜合獎補資金的企業應嚴格執行財務規章制度和會計核算辦法。綜合獎補資金應用于企業技術改造投入。
*二十二條 綜合獎補資金管理實行責任追究機制。對弄虛作假、騙取、截留、挪用、擠占綜合獎補資金等行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江蘇省財政監督辦法》等法律、法規予以處罰。
*二十三條 建立綜合獎補資金失信懲戒制度。
對在信用查詢中有嚴重失信記錄的企業,不得安排綜合獎補資金。
對有弄虛作假、騙取綜合獎補資金等嚴重失信行為的企業,市經信委將其失信信息推送給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并暫停該企業申報資格三年。
六 附 則
*二十四條 本細則由市經信委負責解釋。
*二十五條 本細則自2018年1月1日起實施,試行期限一年。
[上一個產品:蘇州市吳江區關于聚力創新加快人才優先發展的若干措施] [下一個產品:江蘇省工業設計中心和工業設計示范園區認定管理辦法]